现在,易家襄老人家中还是略显简陋,不奢华家具、昂贵家电的影子,最背眼的陈设都是学生们送来的书画。“教师是贫寒的,又是最富饶的,由于有良多学生会把老师的音容面貌印在心中。”易扬仑的话,代表了这个教育世家全部成员的心声。(潇湘晨报记者 张莹 实习生 张祥)
曾伯祖父是清朝教育改造家郭嵩焘
昨日上午,当记者踏入易家襄老人家中,刚好碰上易老的两个学生前来庆祝教师节。凑巧的是,两位如今已经双鬓花白的学生中,曾仲德曾是长沙市一中的副校长,刘俊明曾任市委党校校长,再加上易老的老伴郭道光老人,以及曾在长沙市第15中学任教的女儿易扬仑,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聚首”。
易扬仑说,是父母两人做出了榜样,让她从小就感到教育是一项巨大的事业。2000年,易扬中的女儿易奕从姑苏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又回到长沙,在湖南师范大学教书。
而易家襄白叟的先生情结,始于大伯父易克臬。他是易家第一代老师,清朝毕业于北京译学馆,民国时曾任湖南教导司司长、北京教育部高教司司长。
编纂:尧华
一个大家庭,祖孙五代,50余人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郭道光老人的曾伯祖父是清代第一位驻外使节(驻英公使)、教育改革家郭嵩焘。父亲郭德垂,是长沙当年著名的化学老师,被誉为“郭化学”。弟弟郭道晖,是北京大学法理学博导,当代中国法大名家。
幼年时代的易老,总裁阅读,生涯在上海,湘籍著名人士章士钊等是家里的座上宾。抗战暴发后,父亲回到长沙。1934年,18岁的易家襄以优良的成就考上了湖南省破第一中学(现长沙市一中)。因为交不起学费,他被迫到乡下教书攒膏火。一年后,易家襄再次考上了这所有名的中学。1949年9月,易家襄回到一中担负政治、历史教师,始终干到70岁退休。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易老的儿子易扬中、女儿易扬仑、外甥杨益、孙女易奕也不谋而合成为了教师。
从18岁教到70岁
91岁的易家襄老人,曾是长沙市一中一名一般教师,但他的家庭毫不平常,从19世纪开端,“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环始终没有分开过这个家庭。昨日,记者慕名寻访,净水塘邻近居民都说:“要寻找教育世家,易老师一家最及格了。”
“我的岳父就是我的姑父,所以我家跟我老伴郭道光家能够看作是一家。”从老人的祖辈到孙辈,易家襄老人说这个大家庭中从事教育工作的不少于50人。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也有大学教学。
子弟接过教育接力棒
郭道光老师则是一辈子从事小学教育。从1941年起就在文庙坪小学、铜铺街小学等任教,解放后还任过当时的长沙市西区文教卫生科长、湘江师范副校长。
相关的主题文章:- 于光远撰文忆龚育之
- 二十一世纪的长城更牢固――北巨匠生眼中的高超
- 中心电视台网络传布核心主任汪文斌
- 中国国民银行研讨生部教研处处长康以同
- 丁健:做中国人的美国公司
- 一个过得硬的庭长——李存海同道进步业绩
-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 消协:德基理当就丧失进行抵偿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于光远撰文忆龚育之
下一篇: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对地学巨匠涂光炽的永恒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