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中国亦以克服国名义派出代表团缺席。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度恃强凌弱,无理谢绝中国提出的撤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等正义请求,反而决议由日本接受德国(战败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权利,而反动腐败的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竟然筹备在这个举世常见的“和约”上签字。当时担负北洋徐世昌政府外交总长兼巴黎和会外交后援会委员长的汪大燮,于5月3日得悉内阁密令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在“和约”上签字的新闻满腔怒火,无比恼怒。但他深知以已之力,无奈挽回颓局,只有晓之于众,才有前途。汪在深虑中,想到其好友当时的北大校长、有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是即刻坐马车赶赴西城区背阴胡同17号蔡元培家中,告之消息,共商对策。这天,北京的学、商、政、军各界已纷纭聚会,决定5月7日在中心公园召开公民大会,并通电全国各省(市)于统一天举办示威游行,抗议巴黎和会对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汪把内阁密令的内容告知蔡元培后,蔡当晚七时就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了学生代表会议,于是内阁批准签约的消息当晚便敏捷传遍北京各大院校,师生反帝爱国高潮更加高涨,并决定转变原定打算、提前于越日(即蒲月四日)举行集会游行示威,于是,划时期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活动暴发了。
汪大燮(1860-1929),寄籍黟县十都宏村。其父在浙江钱塘(今杭州)开绸布庄。汪求学杭城,于光绪己丑年(1889)中举,援例为内阁中书、升侍读、户部郎中,考上总理衙门章京。曾任清末外务部右侍郎,邮传部左侍郎,先后出使英、德、日为大臣。1913年任熊希龄内阁教育总长,1914年任平政院院长、参政院参政兼副院长。1915年12月间,袁世凯复辟称帝,汪愤然退出参政院。1916年任交通总长,1917年任外交总长,后辈国务总理,再任平政院院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止后,任巴黎跟会后援会委员长。暮年致力于布衣教导和红十字会社会福利事业。
汪大燮可能适应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北京大学培训班,在五四运动前夕的要害时刻,断然与国民民众站在一起,及时向蔡元培先生“泄密”并共谋国计,其爱国义举,在我国古代史册上留下了划然的一笔。
编纂:尧华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逝世地后生叶廷芳
下一篇:活一天就要做一天消息——唐师曾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