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之中仍保持学习
然而国难当头,象牙塔内也不可能惊涛骇浪。1937年“七·七事变”暴发,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奉命南迁到湖南长沙,成立国破长沙常设大学。在长沙开学半年后,因南京沦陷,又奉命迁往云南蒙自县,成立西南结合大学。西南联大凑集了中国一批知识精英,学术气氛浓厚。当时西南联大前提虽差,但很温馨,任继愈读研究生时师生共处一栋三层楼的宿舍,每天会晤,朝夕相处。联大生活最让任继愈悼念的是学校风气比拟开放,民主氛围浓厚。任继愈介绍,自己1934年考入北大后,1937年转入西南联大学习并于1938年毕业,又于1939年考回联大的研究生,两年之后毕业留校任教,“从我入学到分开北大,经历了整整30年”。回忆起在西南联大的生活,任继愈总结出了几点难忘之处。
近日,记者在国度藏书楼一间朴实的办公室见到了年过九旬的任继愈先生,他接收本报记者采访。尽管已经时隔70年,回忆起在西南联大的岁月,任老仍谈兴甚浓。
在西南联大渡过的岁月,让任继愈深刻感触到中华民族是了不起的民族,在难题眼前不抬头,贯彻始终。他回忆道,学校里师生之间始终保持着民主和互相尊敬的氛围,财务管理。老师和学生的宿舍离得很近,咱们注意到老师屋里的灯每天晚上十二点前就没熄过,于是学生也不敢早睡,一直苦读到深夜。一次朱光亚老师的夫人夜里生了急病,学生立即赶来背师母去病院看病,可见师生情深。
任继愈当时就读的哲学系,一个年级仅十几人,与有一两百位学生的经济系比拟显得有些冷僻,“但学校不在学生多少,即便一个班就两个学生也会照常开课。学校是日军飞机经常光顾的对象,每当警报一响,学生们就往山上跑,大概从九点躲到两三点再回学校,学校也尽量躲过轰炸时间部署课程。由于联大的学生来自三所学校,必修课常常在一起上,因此学生之间的交换很多,各学院之间也不是互相隔断。拿研究生来说,导师设置往往是一正一副,假如是研究中国哲学史,那么副导师就是研究外国哲学史的,这样学生的研究面更宽,也更重视不同领域的对照和交流,这样的学生在出国之后依然表示得很优秀。
“读书种子”是怎么开花的
1934年,中学毕业的任继愈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西方哲学,堪称顺利。惟一让他觉得不安的是不晓得读完哲学后,自己应当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因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读哲学很难找到一份适合的职业。可能是年轻,缓缓地他也就不把找工作的事放在心上了。但对于其他进入北大哲学系的学生来说,读哲学怎么打算都是前程渺茫。任继愈说:“当时进哲学系一共有十几个人,最后只剩下三人,我便是其中之一。”
任继愈回想道,湘西的景致琳琅满目,还不乏离奇的发明,沿途有红军长征留下的标语,有徐霞客留下的诗篇。学美术出生的闻一多教学随身带着画笔,一路上写生。只管步行艰难、风餐露宿,湘西一带还常常有土匪出没,所幸的是土匪看他们是常识分子,并不难堪他们,但这次旅行对任继愈来讲,却彻底地转变了他的人生幻想跟立场。中国农村的荒漠破败、农夫的贫困困苦,强烈地敲击着这位年青学子的心。“最底层的国民蒙受着战斗的苦难,却仍然傲雪欺霜。中华民族有十分动摇的信奉,有很强的凝集力。是什么样的力气在支撑她?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恰是在西南联大期间,看到农民的贫苦,为老庶民的抗战精力所感动,任继愈开端留神中华民族文化本源的问题。民族的根到底在哪里?民族精神并不仅是书上写的。他在《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写道:“作为一个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者,不懂得中国的农夫,不理解他们的思维情感,就不能懂得中国的社会;不懂得中国的农民、中国的农村,就不可能懂得中国的历史。”于是,任继愈开始思考本人的人生理想如何与面前的乡村事实产生关联。也正是由于这个起因,他从研究西洋哲学转而研讨中国的传统文明与传统哲学,半个多世纪从前了,这脚步从未结束过。
联大的另一特殊之处,就是老师讲课都不必同一教材,而是按自己的研究优点来讲。当时学校有一个风尚,就是老师照本宣科会感到不光荣,因而,老师上课时不仅会参加自己的观点,还请求讲课年年有更新。我记得闻一多讲唐诗和《楚辞》讲得好,每年这门课都许多人修,还有其余先生讲这门课,学校就让几位先生每个学期轮换开课,这样能够接受到不同的观点,对学生很有启示。先生们从三个学校汇聚到一起,也都二心一意做学识,并且相互比着,很有生气,从而互相增进,构成百家争鸣的局势。很多文科老师的著述都是在那个时代写成,如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金岳霖的《论道》、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等,时隔70多年还是各自范畴的主要参考书。
联大的另一特色就是对基本课非常器重,初等的物理、化学课往往都是由教训丰盛的老传授来教,所以给学生打下的基础好,入门也正。学校十分看重一些基础练习,国文和英文都是大一学生的必修课,不分文理科都要学。而大一国文课都是李广田、沈从文、余冠英等巨匠来教,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当时闻一多讲诗经,是联合云南当地少数民族生涯来讲,这样就把课讲活了。所以尽管在西南联大的生活很艰苦,但师生都可能擅长应用机遇,学到了良多货色。
任老告知记者,联大的利益首先是,三个学校凑在一起,学生和教师之间都可以互相观摩,很受启发。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学校的学术民主,拿选修课来说,测验的内容常常与老师课上讲的不一样,但学生只要能言之成理,也能给高分。我记得一位同学也就是当初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专家,曾为西南联大中文系助教的吴宏聪,一次他的导师杨振声给他出了一篇《论曹禺》的标题,但因为自己的观点与老师不一样,他整整一周不敢见老师。老师得悉后说,学生的观点不用要和教师一样,完整一样就不是做知识了,他这才释怀地写出了自己的观点。
任继愈简历
1937年,正在哲学系读四年级的任继愈报名加入了由长沙动身步行到昆明的“湘黔滇旅行团”。经由了体检、填写意愿书、打防疫针等一系列程序之后,200多名师生开始了这次“小长征”。此次旅程历经60余天、3000多里路。没走过长路的任继愈像不少同窗一样,开始多少天脚上磨出了血泡,走得很辛劳。当脚上磨出茧子当前,就轻松了。
校园学术民主气氛浓重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生,山东省平原县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4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硕士)。1942~196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4~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现属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教授。筹建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并与北大配合培育宗教养本科生,为新中国造就一大量宗教学研究人才。1987年至2005年1月,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现任国家图书馆声誉馆长,西南联大校友会名誉会长。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迷信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招集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曾入选为第四届至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主编《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中国哲学发展史》(七卷本,已出四卷)、《中国佛教史》(八卷本,已出三卷)、《中国道教史》、《宗教大辞典》、《佛教大辞典》,并著有《汉唐佛教思惟论集》等,他还引导了《中华大藏经(汉文局部)》的收拾和编纂工作,目前,《中华大藏经(下编)》也已经启动,并主持编辑《中华大典》等。
联大期间建立人生抱负
“此外,当时西南联大的学生心很齐,大家都达成一个共鸣,就是爱国主义。”任继愈说,当时上课时光很不稳固,飞机每天在学校上空回旋。尽管每天都要躲轰炸,并且物价飞涨,但学生的心气不减,都向往着抗战成功后的生活。那时抗战是大家一致的理念。任继愈介绍,当时西南联大的本科宿舍是一座三层建造,屋顶仍是稻草的,每间宿舍要住40名学生;因为物质紧缺,学生每顿饭都是半饥半饱,我记得吃的稻米都是仓中的陈米,有的甚至还出自道光年间,淘米的时候水都是绿色的。尽管条件艰苦,但学生们却并不在意,要是怕人多彼此烦扰,也就是在床之间挂块单子挡一挡。人多往往便于探讨问题,有时几个学生在宿舍中争辩问题到很晚,经常到第二天起来再持续,有名科学家杨振宁也是在这种环境中成才的。因为战争阻隔,不少学生都与家中失去了接洽,不了经济起源,学校便出台了“代金制”,累赘贫穷学生的吃饭用度,于是像李政道这样一批优良的学生才得以顺利学习。
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学校还有划定,凡英文不迭格者不能进级,所以从西南联大毕业的学生,个个英文都是过硬的。1943年进入反攻阶段后,联盟军在缅甸一带作战,须要大批翻译,当时西南联大的学生踊跃报名,被选中之后,培训一个月即可上岗,可见英语底子过硬。除了对国文和英语的重视外,学校还要求文理科学生至少互相选一门课,此外体育不合格者不能毕业,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让任老记忆最深入的,就是当时西南联大的社团活动十分丰硕。他介绍,学校里的社团很多,有诗社、话剧社、文学研究会等。天天晚上简直都有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种运动,除了教授做学术讲演外,还组织讲文学、讲政治等。很多从国外归来的各界人士只有经过昆明,时常被邀请来此讲学。徐悲鸿曾经在西南联大讲过他的苏联之行,“他提到,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艺术题材也多以革命为主,连教堂的壁画都被钉上了,画家的自在创作很不受重视。在当地一场抗战画展上,徐悲鸿作了一幅名为《绿色的舞蹈》的画,画面上是一座房前,一棵大树的叶子在随风飞动。立即有参观者提出疑难,这幅画里怎么没敌人?讲授员机灵地说明道,敌人在屋子后面躲着呢。”听到这里学生都哈哈大笑。杜聿明将军也到西南联大讲述他参加缅甸战争的经过,也有一些本国教授如牛津大学的道济教授来这里先容英国在战役期间的情况,让学生们了解到英国人在战争期间的生活同样艰苦,但仍坚持着乐观风趣的心态。“一座百货大楼受到轰炸,被炸出一个大洞,第二天仍挂出‘openasusual’的牌子,敌人又炸出一个更大的洞,百货大楼就挂出‘moreopenasusual’。”讲到这里,任老脸上禁不住笑了起来。“这些人士的见闻,让学生们在正规的课程以外,一直接收书本以外的知识,宽阔视线。他们的乐观精神同时也沾染了正在阅历战火的学生们,使他们不被艰苦吓倒,始终保持着蓬勃向上的氛围。”
相关的主题文章: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五十年代
下一篇:“试验室里的一台干细胞培育机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