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会鹏:“日自己论”风行的背地/编号:AW340nr

2014-11-14 05:52  北京大学EMBA研修班   未知
点击: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他的一本名为《我们是谁?》的书中提出了美国人的民族认同问题,指出在全球范畴内,由于国家内部的民族多元化和“寰球认同”在缓缓代替传统的国家认同,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国家认同正陷入一场危机。可见,“我们是谁”的问题不单是日本人面临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问题对日本人来说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独特性,所以“日本人是谁”仍将是今后日本人最热衷讨论的问题之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太研究室主任)

最有名的日本人论著述??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就是出于二战中的美国懂得日本的需要。日本在战斗中的行动令美国人迷惑不解,美国政府招集了包括人类学家在内的一批学者研究日本人,《菊花与刀》就是本氏在研究讲演的基本上收拾出版的。这本书中有一段概括日本人道格的话,广为引用,可能充足体现西方人对日本人的迷惑:“日本人既是一个讲求菊花栽培艺术的爱美的民族,同时也是崇敬军刀、崇尚武士的民族:“菊花和刀两者都是这幅画中的一局部。日本人既好斗又和气,既尚武又爱美,既野蛮又高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虔诚不二又会生死与共,既英勇又恐惧,既守旧又擅长接收新事物,而且这所有彼此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水平上表示出来的。他们十分关怀别人对他们的见地,但当别人对他们的错误一窍不通时,他们又会被罪行所驯服。他们的士兵无比守纪律,但也不很服从。” 站在西方人的态度上看,日本人行为就是这样充斥抵触和“怪异”。当初来看这些概括都是印象主义的,并带有西方核心主义的特点。

但是另一方面,对那些并非壮大的国家,则显示出某种自卑感,甚至可以鄙弃或疏忽他们的感触。例如,日本在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面前,呈现出的是另一个“自我”。日本的这种表现常常使得我们觉得困惑,但是从日本国民族自我认同来看,无论是出现在美国(西方)眼前的带有劣等感的自我,还是浮现在亚洲国家面前的带有优越感的自我,都是由于民族认同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缺乏平安感的表现。这或者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暗斗停止、往昔的联盟已经失去意义的今天,日本与美国的结盟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而与其他亚洲国家(特殊是中、韩、朝)的关系却变得更差了。因为,往昔意识形态“营垒”已不存在,更需要各国主体独立而直接地处置国际事务,而这对缺乏主体性对外交往的日本来说,世界变得更为布满变数,更为严格,因而更害怕被强盛的美国所抛弃。而它越这样做,就越趋于疏远它的亚洲邻国,在亚洲就越孤立。

民族认同的不确定性不仅表现在日本人论在日本的盛行,也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

所谓“日本人论”,是指解答“日本人是什么”、“日本社会是什么”以及“日本文化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而发生的对于日本的整体性论考。这在日本不仅是一门学识,仍是一个时常风行的热点话题。

只管如此,她的这本书无论对世界对待日本人,还是日本人看待自己,影响之深远,可以说超过所有关于日本人的著作。其实不仅对西方人,对中国人以及亚洲人来说,日本跃入西方发达国家行列,也是很稀奇的。中国与日本是近邻,打了一千多年的交道,这个昔日的“学生”,近代忽然在各方面都走到了我们的前头,并重重地损害了我们一把,这使我们怎么也弄不清楚,可以说日本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谜。无论大家是什么观点,都有一种强烈的感情投注,表现出了解日本的强烈欲望。《菊花与刀》的中文版有好几个版本,且长销不衰。笔者就曾到听到过一位日本学者这样埋怨:真是遗憾,中国人到现在还是靠《菊花与刀》这本书来了解日本。当然,中国还有许多关于日本人的研究著作,但必需承认,都没有这本书的影响大。

日语中一些特殊的抒发方法可以说明日本人自我认知上的这一特点,总裁班。日语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省略主语,甚至可以不出现人称,讲话者与对方的关系、身份地位等完全可根据动词(特别是日语独特的授受动词)词尾的变化明白地断定出来。也就是说日本人的“自我”不是一个实体,它根据与他者的关系而变化。

西方人和日本人眼中的“菊花与刀”

 

在否定与肯定之间摇晃

依据统计资料,从1946年到1978年,日本人论仅专著就有698部之多。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此类论著已达2000篇部以上。这些所谓的日本人论,研究视角有人类学的,有心理学的,也有社会学的和文学的;有严正的,也有很随便的;有否定性的,也有肯定性的。基础法则是:日本的情势好了,获得了成绩,证实日本人是如许优良的肯定性日本论就会呈现;局势不好的时候,说明日本人是怎样不行的否定性日本人论就多一些。日本人论大体就是在否认与确定之间摆来摆去。而且,一有日本人论的书出版,总能引起普遍的社会关注,成为媒体的题材和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可以说日本人论的盛行已成为日本特有的一种文化景象。

文化人类学中的心理学派对日本民族性的研究,为解释日本人为何热衷于“日本人是谁”的问题提供了学理上的根据。这个学派对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的研究发现,日本人在自我认知上有其文化特点。不外,早期的这类研究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大,过火重视幼年教训,大部门集中探讨日本人的儿童练习,并带有西方中央论的特点,因此负面的结论较多。例如,不少研究以为,日本人的人格显示出一种逼迫性神经官能症的特点。他们还概括出日本人的人格是“群体主义”的,西方人的人格是“个人主义”的;“日本人缺乏自我”等看法。本尼迪克特关于“日本人是耻感文化、西方是罪感文化”等阐述亦属这一类。现在看来,这样的研究办法是值得猜忌的,结论也是有问题的。日本人有没有“自我”,要害看怎样定义“自我”。很多学者们应用的“自我”概念,是一种强调作为生物体基础的“个人”的 “自我”,这与西方的个人社会、个人主义文化亲密相关,即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产物。日本不是个人社会,日本人的“自我”具有独特的情势,这种“自我”既不是独破的,也不清晰,它的界定主要不是取决于作为有机体基础的“个体”,而是取决于与他人的关系。这是一种自-他和谐性的自我,或个体与群体融会的自我。这不是畸形与怪异、成熟与不成熟的问题,而是自我认知模式的文化差别问题。

其次,日本人论盛行也是日本人对自身定位的需要。对日本人来说,这是一个求解“我是谁”的问题。从文化上看,日本文化缺少一个可与西方的基督教、中国的儒教和印度的印度教、佛教那样的主体意识状态。古代日本接收中国的儒教和来自印度的佛教,近代以来又大批吸收西方文化,故日本文化具有“杂交”的特点,这是日本人自我认同问题产生的文化起因。明治维新后,日本疾速“脱亚入欧”,与中国文化的“脐带”被剪断,依附模拟和赶超,自上而下地实现了现代化。但作为非西方世界独一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日本自身对西方文化有一种“异己”感,“一身而兼二任”的日本对本人的身份产生了困惑。这也是可以懂得的:一只猴子跑到鹿群里,猴子本身也会惊讶:“我是谁?”“我怎么跟他们不一样?”时光长了,甚至对自己毕竟是猴还是鹿也产生了疑难。有时候,他们有强烈的自大感,自感自己真的丑恶,行为怪僻,但有时候他们又很自负:自感有独特之处,比别人优秀。文化定位问题长期困扰着日本人的心坎,答复“日本人是谁”的日本人论,恰能满意人们的这种需要。日本几乎所有著名的人文社会迷信学者都有关于“日本人是谁”的一套自己的解答。可以顺便列举多少例:如和?哲对日本人的概括是∶“丰盛而外露、于变更中见沉寂的情感”、“活跃敏感”、“易疲惫、无长久性”、“静穆的豪情,战役的淡泊”。这样的描写都不能说是严肃的学术论断,但这也同样可以引起日本人的高度关注。一有著名学者发表意见,很快会引起大家的热闹讨论。本国一有关于日本民族性的著作,不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哪怕是显明的胡言乱语,都会受立刻翻译成日文,并受到日本人的追捧。这表明日本人对自身认同问题的敏理性。

对“我们是谁”这样的自我认同问题,人类老是怀有很大的好奇心,然而像日本人这样对此问题如斯高度的关注,恐怕在世界上是难得的,因为咱们似乎并不据说过相似的“美国人论”在美国、“俄罗斯人论”在俄罗斯盛行。为什么会是这样?笔者的见解是,日本人论的盛行主要产生于内外两种需要,一是世界对日本人认同的须要,一是日本人自我认同的需要。

个人与群体、“我”与“他者”之间没有清楚的界线,日本人自我认知上的这一特点象征着,“我是谁”这个问题对日本人来说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自我认知模式下,个人的行为具有更器重情境、更在意他者的评估等特点也是牵强附会的。当然,“个体自我”的认知与“民族自我”的认知还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有高度的关联性。所谓古希腊学者“国家也是人”的论断,以及本尼迪克特的 “文化是大写的人格” 的论断等,都是对二者高度关系性的形象表白。一个文化中多数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会形成一种民族层面上的自我认知模式。日本人个人自我认知的不断定性与民族层面自我认知的不肯定性之间是一种同构映射关系。对日本人自我认知模式的学术研究,提醒了日本人论在日本盛行的独特的文化心理基础。

该书对日本近代走过的途径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怎么才干使日本成为有“品德”的国度的倡议。此书的读者不仅包含常识分子和专业学者,有的职业政治家在议会探讨国家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时,也时常援用此书的观点作为与对手进行争辩的“实践兵器”。这本书给泡沫经济瓦解后正在迷茫之中的日本人一付强心剂,被舆论称为可能给予所有日本人以自信念和骄傲感的划时期的日本人论。

编纂:磬乐

这一点在日本外交上的表现就是缺乏主体性。现在日本在对美国和对亚洲的关系上外交天平的重大失衡,日本遵从美国几乎达到了“惟命是从”的田地。日本的外交官们在外交上与其说是寻求外交结果,不如说优先斟酌的是不会使美国产生不满,几乎所有的尽力都集中到失掉美国的认同上。甚至有的日本人讽刺:日本成了美国的第51个州!实在,历史上,同最强大的国家结盟以到达策略目的,是近代以明天将来本外交的重要特点。

2006年,藤原正彦的新书《国家的品格》出版,一时间,在日本大有“洛阳纸贵”之势,成为日本最畅销的书。这是一本“日本人论”的书,主要观点是,日本原来具有成为有“品格”国家的条件:有漂亮的田园,高贵的道德(指武士道精神),有敬畏神、佛、天然之心和重精力、轻物资之传统等,但是因为近代日本盲目模仿西方,强调节性,本日日本成了一个富有、感性但却没有品格的国家。

“不确定自我”的利弊得失

首先,日本人论盛行是日本以外的世界对日本人定位的需要。我们晓得日本是近代唯逐一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非西方国家,对西方人来说这做作很是稀罕。“日本人是谁?”这对西方世界来说一直是一个引起强烈好奇心的问题。于是西方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日本人是谁”的日本人论。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日本人论”的风行也与日本奇特的地理跟文化前提相干,这应当说是一种偶合。整体掌握一个民族的特征,在学术上属于民族性研究,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与人格”学派)涉及的主要范畴。概括一个民族的性情,在方式论上请求被概括的对象绝对单一,不能太复杂,否则不容易掌握,所以早期对民族性的研究重要限于具备高度同质性的“简单社会”。因为特别的地舆条件,日本良久以来与其余民族的真正来往较少,其文化存在相称高的同质性,这在世界史上的有文字民族中是非常常见的。在这个意思上,说日本是一个“有文字社会中的简略社会”或无不当。这一特色使日本成为整体把握有文字民族特性的绝好案例。在“民族性”研究中,日自己能够说是研究最透辟的一个案例,二战后一些最好的有关文化与人格的研讨简直都是在日本做的。从研究的角度看,解释“日本人是谁”,比阐明“印度人是谁”、“中国人是谁”或“美国人是谁”更轻易操作,由于研究后面这些问题波及到更为庞杂的地理、民族、文明因素。

 

日本人的“自我”体现观

观察日本历史可知,每逢社会重要转折关头,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关于“日本人是谁”的日本论盛行。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国门对西方翻开之初,出现了一批最早的日本人论著作,代表性的作品有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内村?三的《代表的日本人》以及冈仓天心的《茶之本》等。这个时代的日本人论主要是向西方说明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特点,旨在争夺西方强国的否认,取得同等位置。昭和初期,日本阅历了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成功,日本人的自负心大增,宣传日本文化独特论、日本种族优胜论的日本人论仰头,这些日本人论终极沦为日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的爪牙。日本动员的侵犯战役失败后,日本百废待兴,日本人迷茫达观,自信心降落到底谷,这时涌现了一批否定性的日本人论。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人论著作是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的《菊花与刀》。这个时期的日本人论为日本对比美国实行改造供给了理论基础。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取得了众人瞩目标造诣,日本人论也出现了热潮。这个时期的日本人论的主要特点是:对日本文化特性予以肯定,探讨日本现代化发展模式或称为日本胜利神秘、试图从文化传统中发掘出有利于古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诸因素。这个时期产生的日本人论著作,数目大,内容复杂,涉及领域广,产生了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的人际关联》、土居健郎的《“甘”之结构》、滨口惠俊的《日本特性的再发明》等代表作。

自我的不确定性经常随同着保险感的缺乏,而这又常常产生焦急。日本人论的盛行反应了日本人自我认同上的文化焦急。日本古代参照中国定位自己,近代日本又参照西方国家,走上了“脱亚入欧”之路。这个改变使日本由本来处于中国系统的边缘,变为西欧体系的边缘。近些年在日本经济连续低迷、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日本又提出了回归亚洲的口号,《国家的品格》的作者可以认为是“脱欧归亚”派。但也有的人(如政治家安倍、麻生等)强调与西方独特的价值观,可以说是老的“脱亚入欧”论的翻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都有不少跟随者。     然而,实际情形是:日本既没有完全“入欧”,也没有完全“归亚”,它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当然,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会在某些时期参照“他国”或“他族”来定位自己并转变自己的地位,但像日本这样对自己地位如此敏感、如此多地出现“定位困惑”的国家确实少见。处于边沿地位的日本惧怕落在人后,畏惧被摈弃而陷于孤立。日本既担忧被西方国家抛弃,又担心成为“亚洲孤儿”。自我认同的不确定性也并非完整是坏事。对个体来说,自我的不确定性常使人表现出更大的机动性和适应坏境的才能,因为一个人的“自我”内核越不清晰,越不坚挺,就越容易改变自己,接受新的货色。一个群体也是这样。由于群体自我的不确定性,会十分在乎别人的评价,怕落在别人后面,怕被别人嘲笑,故常能激发超乎寻常的力气去改变自己,赶超别人。日本人对外部世界极为敏感,有强烈的好奇心,日本人就像一部高度敏锐的雷达,时刻跟踪世界形式,并随时筹备调剂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这也是日本近代敏捷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相关的主题文章: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宋国青:中国已处于全面通货膨胀/编号:VU844BE
下一篇:牛大勇:中美历史教导的不同/编号:AY631tQ
标签:总裁班
查看评价

相关课程开课安排

相关总裁班课程

信息分类

相关知识点

在线报名 | 校园交通 | 住宿预订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10-57100404    李老师:18801116823 13366367845(微信)
Copyright ©2020-2025 www.simu6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大emba研修班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