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林语堂偕夫人廖翠凤赴美国哈佛大学就读比拟文学研讨所,其间因留学补贴津贴被无故撤消,由胡适以北京大大名义大方支援1000美元。哈佛读完一年后,因经济因素,申请前往法国为华工服务,从事布衣教导工作。次年转往德国耶那大学(Jena University),补修哈佛所缺学分。1922年,获哈佛硕士学位后,又得胡适赞助,进入以语言学着称的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中国音韵学,并在来年以《古代中国语音学》获博士学位,回国担负北京大学英文教学兼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讲师。课余与鲁迅、周作人、孙伏园、钱玄同、刘半农等合组“语丝社”,并开端应用“语堂”一名,陆续发表《祝土匪》、《读书谬论一束》、《文妓说》、《咏绅士》等批驳时局之文章。此时北方政局一片凌乱,鲁迅、林语堂等数十人均被列入通缉名单,林语堂遂举家南迁厦门,于厦门大学执教,但随即因校内人事风波辞职,后受邀任武汉外交部秘书,北大培训,同时担任英文报“People’s Tribute”主编,又因“对那些革命家也觉得厌烦”而分开,前往上海。
林语堂,清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1895年10月10日)生于福建龙溪(漳州)县,名跟乐。其父林至诚为第二代基督徒,未曾接收过教育,却自修自学,于24岁时进入教会神学院,后成为牧师。也因如斯,对西方所有均感兴致,并且决议让本人的儿子学习英文、接受西洋教育。故林语堂6岁起所读的铭新小学,便是教会办的学校。13岁时入寻源书院,但跟小学一样,课程对他而言都太简略,不外此时因几回在字典里查生字却遍寻不着的教训,已经让他开始思考如何找出更便利的检索方式,也为日后“汉字号码索引法”、“国音新韵检字”、“末笔检字法”等研究血汗栽下最初的种子。
林语堂喜穿青衣,烟斗多少不离手。(图:台湾《联合报》)
在中国近古代文化史上,假如说严复、林纾是将西方思潮与文学引进中国奉献最大的两人。那么以流利的英文写作,将中国文化传布至世界各个角落,让海外人士对于中国久长传承下来的生涯艺术倾倒不已的,则非林语堂莫属。
1916年,林语堂以第二名自圣大文科毕业,并接受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之聘,担任该校中等科英文教师。此时,他对于自己因学习英文,弃羊毫而就钢笔,并对中国历史、文学与哲学的常识不甚了了感到惭愧,只好在空闲时猛往琉璃厂书肆里钻,并且开始研究改造字典索引的办法。次年他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汉字索引制阐明》,这是他用中文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并且得到蔡元培、钱玄同两位的支撑,而引起全国的留神。
1932年,林语堂开办《论语》半月刊,倡导风趣文学。搜罗胡适、郁达夫、老舍、俞平伯、刘半农、废名、朱自清、丰子恺等著名作家,并挖掘了姚颖、苏青、徐吁、老向、沈有干等人,这本刊物的胜利,使林语堂取得“滑稽巨匠”的美名。1934年林语堂再创办《世间世》半月刊,以“自我”为核心,以“安逸”为笔调,提倡性灵文学,为中国第一本纯散文小品刊物,出至42期停刊。同时光,因得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激励,开始撰写《吾国与吾民》一书,盼望超出语言的隔膜,使本国人对中国文明有较为深刻的意识与懂得,并于次年9月出版,博得众多好评,并在短短四个月之间印了七版,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开启了他饮誉国际文坛之路。
伶俐过人 求知若渴
编辑:碧荷
17岁时林语堂以第二名的成就自寻源书院毕业,并在父亲学生陈子达的援助下,顺利到以英文教养着称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神学,并改名玉堂。林语堂求知若渴,将藏书楼五千多本藏书尽数读过,并对基督教教条开始发生猜忌,所以次年便转入文科,开始以英文写作,失掉校内金牌奖,决定了要以写作为己业的抱负。
1928年,可说是林语堂锋芒毕露的一年,他先是获蔡元培之邀,担任中心研究院英文总编纂,专事写作;6月间于由鲁迅、郁达夫合编的《奔流》月刊发表生平独一的独幕剧《子见南子》,激怒孔氏族人,引发轩然大波,却也使林语堂渐为众人所知。同年由上海开明书店所出版的《开明英文读本》三册盛行全国,成为最畅销的中学英文教科书,也为他赢得“版税大王”之称。同时,他也在英文《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 Weekly)为“小评论”(The Little Critic)专栏撰文,树立起出色英文作家的名声。
林语堂位于台北阳明山的旧居“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见月。”(图:台湾《结合报》)
(摘自台湾《典藏古美术》杂志2007年12月号)
相关的主题文章: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他应邀加入一所学院举办的毕业仪式
下一篇:周铁农入选民革中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