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代博学精思、著述等身而享誉世界的世纪老人,有着“国学大师”、有名史学家、思维家、教导家集毕生的大家旧居。
一楼的“讲课厅”里,记者看见一名大学生正在伏案学习,偶然仰头注视前面的讲台,那神色好像在凝听钱穆巨匠的教导。
“素书楼”,按主人寓居的原貌:一楼有办公室、讲课厅(客厅)、茶房(现增设多媒体展览);二楼有书房(文物陈列室)、文物摆设室、卧室(文物陈列室),在一楼到二楼的楼梯沿墙边还挂满了主人各时代与家人、弟子等人的合影照片。
阅读“素书楼”里的手稿、书籍、笔墨等鲜活的文物,让每一位来访者都感触到了置身于民族传统、历史文明厚重的气氛。
钱穆,清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生于江苏无锡,一九一二年改名穆,世居江苏省无锡县南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村。一九九零年八月三旬日以九十六岁高龄辞世于台北。
上世纪的一九八六年,一位白叟在九十二岁生辰时,在本人的“素书楼”里为弟子们上了最后的离别杏坛课,并留下最后的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却了中国!”
微微的来,轻轻的走。记者象每个到访者一样,愿把安静永远留给“素书楼”的主人,听他持续在向后人叙述中国长久的历史文化。 (记者 黄耀辉 陈破宇)
从此,钱穆毕生治学育人,先后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昆明书院、江南大学等院校传授,是倍受尊敬的教学之一。
一九六七年迁居台湾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研讨所博士班主任,入选为台湾“中心研究院院士兼评议员”。终生著述有《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秦汉史》、《孔子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八十余部,被台湾学界尊之为一代宗师,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最后一位读书人”。
“素书楼”是一九六七年钱穆假寓台北后当局为其兴修的二层小楼。钱先性命名“素书楼”,以悼念故乡母亲栖身的“素书堂”。
据材料显示,钱穆从没上过大学,靠自学走上大学的讲台。他七岁收私塾,十岁进无锡荡口镇私立果育小学,十八岁出任城市小学老师,三十六岁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文,挑衅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误言,震惊北京学术界,同年任“燕京大学”讲师。
“素书楼”,从前是中老年人来参观的多,当初是年青人多了。工作职员告知记者。
一九五零年在香港开办新亚书院。一九五五年、一九五九年先后由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授予声誉博士学位。
编纂:碧荷
“素书楼”依山而建,院内花草树木仍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院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充斥了主人的灵气,在院内可望见对面台北著名的双溪河。而今,双溪河已被小楼对面正兴建的大楼所挡,只有双溪河潺潺的流水声穿楼墙而来。
二十一世纪后的今天,记者冒着绵绵细雨慕名来到台北东吴大学的“素书楼”。在一楼会客室里,记者对吊挂在墙上“素书楼”的主人钱穆巨幅照片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后EMBA,而照片恰是大师向围坐身边的弟子在作最后赠言。
相关的主题文章: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30多年前
下一篇:偷偷跑去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