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驻校诗人余光中教学系列报告胜利举办

2014-05-18 14:36  北京大学EMBA研修班   未知
点击:

余光中先生在报告的最后对同窗们提出了倡议:盼望同学们一方面尽力学英文,同时也不要忘却中文的精妙,“适量应用成语,是写文章的大情理”。

余先生以不同语言的例子阐明:“文化交流之后,语言之间会彼此影响,不一个民族的语言是纯洁的、情随事迁的”。同时,余先生还分辨介绍了中文受到外语的影响和英文中的外来因素。影响中文最大的是跟着佛教传入的梵语;而英文中则有大批的法语词汇。余先生从诗歌、文法、介词和连词、名次称呼中的性别颜色,和成语中对仗平仄的美学角度,剖析了中英文的差别,并以唐诗为例,解释翻译的困难。

在陈跃红先生的开场白之后,余光中先生首先对《不可儿戏》这部戏剧的作者奥斯卡?王尔德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一位佳人,也是一位全能的作家,写过童话、小说,也写过诗和戏剧。” 被众人以为是唯美主义的健将。王尔德的四本喜剧余先生都翻译成了中文,其中《不可儿戏》是最叫座的一部。余先生指出,王尔德讲话的方式“颠颠倒倒,正话反说”,利用于戏剧中的台词对话是锋利而富有有文采的,骂也能“骂出一道彩虹来”。他还幽默地说:“他给你刺一个伤痕,创痕可能都是玫瑰的外形”,引起大家一阵轻松的笑声。余先生还提到,自己写作滑稽散文时的灵感,有很多都是受王尔德的启发。

9月25日晚,伴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声,余光中先生在理教303进行了系列讲座的第三场:《不可儿戏》展映赏析。本场讲座由北大中文系主任陈跃红主持。

接下来,在余先生扼要介绍了戏剧《不可儿戏》的剧情内容之后,展映便正式开端了。《不可儿戏》这部笑剧讲述的是英国上流社会的金童玉女之间的恋情与婚姻。剧中除了两对年青男女的爱情主线之外,还参加了一对失散的兄弟手足相认的情节,增加了剧情的紧凑性和趣味性。

第四场:“当中文遇见英文”

在最后的观众发问环节,余光中教授与观众分享了自己对于诗歌写作的见地,指出“科技是忙出来的,文化是闲出来的”,表示在这个繁忙的社会中要学会停下来与自己对话。

9月28日,余光中先生在理教108进行了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当中文遇见英文。本场讲座由中文系党委书记蒋朗朗主持。

第二场:“旅行与文化”

余光中先生及夫人在驻校期间先后接收北大电视台、《北大青年》报社的采访,与北大青年学子交换学术、人生的体悟。余光中教授也表现,他和夫人在北京的这段访学之旅也将作为他的诗歌和散文的创作素材,在未几将会有相干作品与同学们分享在未名湖边的生涯休会。10月2日,余教授夫妇结束了在北京大学为期三周多的驻校访学,其学术思维、诗歌观点、人生体悟已通过讲座、访谈在北大学子中传递、辐射。

编纂:剡溪

演讲伊始,余光中教授借助幻灯片展示诗、乐、画的三角关系,通过对照诗、音乐和绘画艺术的空间性和时光性,指出诗的奇特之处在于诗本身的每个字都有意义,通过意思发生的意象和意境给诗带来悦耳的听觉感触和精美的画面感。他表示:“诗以意义统摄音乐和绘画,出于三角形中的上层。因而诗是一种综合的艺术。”

最后,余光中先生为此次演讲做了总结——旅行的三重境界是花费者、观光者跟旅行者,而旅行中的三种欣赏方法则是“在户外观赏天然,在广场观赏人文,在博物馆观赏艺术”。余先生还别具匠心地提出了旅行三段论:行前多筹备,途中多积聚,返后多回想。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时间者,百代之过客也。”讲座一开始,余光中先生就以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名句精妙地引出了“人生如旅行”这一观点。其后,余先生以世界名著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旅行背地不同的人生境遇。如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阅历了在海上流落十年的艰苦旅途;在但丁的《神曲》中,则用游历“地狱”、“炼狱”、“天堂”的过程象征人的心路过程。除此之外,余先生还用《马可波罗纪行》、《徐霞客游记》等不同的旅行著述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与人生的独特魅力。接着,余光中先生总结出了旅行的七大念头——教导、学术、政治、宗教、经商、逃难、游乐,还风趣地将杜甫称作“中国最巨大的难民”。随后,余光中先生和大家分析了旅行的方式:独游、群游、折中、交通工具。下半场讲座,余先生给大家展示了不同国度的纸币和其中储藏的深沉的文化底蕴,一改大家对纸币“充斥铜臭味”的见解。

余光中先生在终场白中,首先向咱们先容了这两门语言在世界上的使用情况:用中文做母语的人十分多,但作为第一外语学习的人则很少;英文的情形刚好相反。

本场讲座分两个部分:第一部门是比拟中文与英文,目标是让我们对母语有更深的意识,正如余先生所说:“要有点间隔,才干认识更多。”

随后,余光中传授又以中国古代歌诗和西方传统诗歌为例,从以诗入乐、以诗状乐、以乐理入乐等角度入手,全面展现诗自身的音乐性以及诗与音乐的内在关联。

此次“旅行与文化”是余光中先生在北大进行的第二场讲座,让北大学子领略了旅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想到了旅行中对文明的深度思考和体悟。

据悉,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开创大陆高校“驻校诗人”轨制,这是诗歌与大学教育互补的有效方式。北京大学“驻校诗人”打算拟邀请国内外文坛上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到学校来讲课、举办诗歌创作班,举行小型的对话会、交流会等。驻校诗人制度给学校带来诗歌的气氛,诗人也给学校带来当下诗坛鲜活的信息,为研究者与创作者的全面交流供给机遇,丰盛了文学创作人才和学术研究人才的培育门路。此前,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叶维廉教授曾作为北京大学首位驻校诗人入住燕园。(文/黎萧逸,李若辰,吕安琪)

演讲的下半场,余光中教授站在台上朗诵诗歌,更形象直观地向观众展示诗与音乐的关系。他蜜意并茂地朗读自己写作的《雨声说些什么》、《请莫在优势的处所抽烟》和雪莱等写作的英文诗歌,并吟诵一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声音顿挫抑扬、铿锵有力,处处显示着先生的博学与可恶。

首先,余先生介绍了中文初遇英文之时的“音译”景象,比方,把Democracy、Inspiration等词翻译为“德谟克拉西”和“烟士披里纯”。余先生接着告知我们,良多这样的词汇到当初使用普遍。

9月14日下战书,首讲“诗与音乐”在英杰交流核心阳光大厅举办,职场。演讲由北大中国诗歌研讨院院长谢冕主持。

在展映停止之后,余光中先生对这部剧进行懂得析。《不可儿戏》的英文原名叫《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其中年轻人的名字“当真”实在是个奇妙的双关语。余先生提到,在翻译的进程中,为防止生疏的典故影响观赏者的懂得,他进行了许多调剂。余先生强调,中文的句子对仗后果比英文要强,能够将王尔德的“颠倒置倒、正话反说”体现得更充足,提议大家通过浏览细心琢磨其中语言的妙处。

“津浦路伸出三千里的铁臂欢送我去北方,母亲伸两尺半的手臂挽住了我,但北京大学的录取告诉书我却始终保存至今。”时隔近半年,余光中教学再次来到燕园,回顾六十余年前便与北大结下的不解之缘。台上的他,身着麻灰的背带裤,清癯而眼光炯然。

9月14日至9月28日,由北大中国诗歌研究院和北大中文系主办的驻校诗人余光中系列演讲顺利举行。台湾中山大学荣休教授余光中受聘为2012年北京大学驻校诗人,并在驻校期间,先后作了题为“诗歌与音乐”、“旅行与文化”、“当中文遇见英文”三场主题演讲,还给同学们现场讲授其翻译的戏剧《不可儿戏》。北大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北大中文系党委书记蒋朗朗、中文系系主任陈跃红、北大中国诗歌研究院履行院长陈平原缺席演讲会并担负各场主持。驻校诗人系列演讲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场场满座,共计1500多人次凝听演讲。

9月21日,余光中先生携夫人范我存女士来到燕园理教108室,出席讲座的嘉宾有中文系主任陈跃红,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平原,中文系康士林教授、中文系团委书记周昀老师等。

第一场:“诗与音乐”

第三场:《不可儿戏》展映赏析

在讲座的第二局部中,余先生以四首本人翻译的英文诗为例子,详细向我们展示诗歌翻译的特色。对翻译,余先生总结道:“翻译的最高境界,是把作风翻译出来,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硬译。”

相关的主题文章:
看过本文的访客还看过下面的文章:

上一篇:北京大学第3期中青年骨干研修班赴河南发展国情国策阶段教导
下一篇:北京市委常委陈刚来北京大学调研
标签:职场
查看评价

相关课程开课安排

相关总裁班课程

信息分类

相关知识点

在线报名 | 校园交通 | 住宿预订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10-57100404    李老师:18801116823 13366367845(微信)
Copyright ©2020-2025 www.simu6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大emba研修班 版权所有.